帆船点点,人头攒动。9月8日上午,在漫天的欢啸与锣鼓声中,位于江苏西部的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8.5万亩左右的养殖面积,今年的预计产量在7000吨左右。随着一笼笼大闸蟹被捞出水面,蟹农们个个笑脸如花,庆祝丰收的同时,还盘算着大闸蟹的个头和今年可能的收益。
开捕第6天,清晨7点,洪泽区水产批发市场。天还没有大亮,洪泽区水产批发市场已经热闹非凡,3两的公蟹,2两的母蟹,每只螃蟹都根据自己的性别、体重,被分进了不同的网兜,运往全国各地。
眼前正在忙着捆蟹的蟹农叫满再宽,50岁的他养殖螃蟹已经超过了十年,他说记忆中,每年洪泽湖螃蟹开捕的时间都在中秋节前一两周。
老满说,比阳澄湖开捕早,这几年几乎成了周边不少螃蟹产区的规律。以洪泽湖为例,2015年,洪泽湖螃蟹开捕时间为9月25号左右,和阳澄湖开捕时间相近;2016年,为9月18号左右,比阳澄湖早了近一周;2017年则是9月22号,比阳澄湖仅提前了一天;而今年则提前了近半个月。
不仅要提前抢占市场,洪泽湖大闸蟹在价格上也会更加优惠。不过老满说,即便价格实惠很多,早些年洪泽湖的螃蟹其实并不好卖。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吃了“名声不够大”的亏。
好几次自己辛苦联系上了买家,但在向对方介绍大闸蟹的时候,对方却只认阳澄湖的,或者拿阳澄湖的蟹来比较。
可不服归不服,为了迎合买家的需要,为了利润,当地还有周边的一些蟹区,还是会选择迎合,争相“傍大牌“。就在2015年、2016年的时候,当地经常有蟹农把自家螃蟹拖到阳澄湖,过个水,再打上阳澄湖标签。
两地相距近400公里,来回一折腾,人力物力损失不小。不少蟹农开始意识到,“傍大牌”并不是长久之计。
阳澄湖大闸蟹的成功,再加上这几年奔波劳累的经历,让包括洪泽湖在内不少湖区的蟹农们越发意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加大投入养殖成本、控制投放蟹苗的数量,以保证螃蟹的规格。
除了提升螃蟹的品质,苏北蟹农们在销售模式上也下了苦功夫。走在洪泽区大闸蟹卖场里,记者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经营电商,不少蟹农说,这样的现象两三年前还十分少见。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各大湖区大闸蟹品牌的树立、发展,电商们也不再固守一个大闸蟹产区。根据统计,去年,天猫大闸蟹销售平台上齐聚6个湖区的大闸蟹,阳澄湖仅是其中之一。而京东更是拉来了国内11个湖区的大闸蟹共同组建京东大闸蟹销售联盟,阳澄湖也只占其中一席。
另有数据显示,2016年10月,京东·泗洪生鲜馆和特产馆一上线,便在一周的时间内售出2.7万单大闸蟹,2017年截至8月底,购买阳澄湖以外其他湖区的用户数增长了近6倍。
开捕进入倒计时,眼前这半篓阳澄湖大闸蟹,公蟹平均四两左右,母蟹也都在三两。蟹农小殷说,今年自家的螃蟹基本都在这个规格。
“现在每亩投一千只不到,大闸蟹一年比一年大了。”小殷说,不仅仅是自己,今年很多阳澄湖区的蟹农都开始这种“稀而精”的养殖方式,再加上今年气温也适宜螃蟹生长,阳澄湖大闸蟹今年整体的规格比去年大5%到10%。
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眼前这只大闸蟹个头线厘米,小腿一伸,堪比普通手机的长度,足有15厘米!
没错,眼前这些大个螃蟹就是去年年底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宣布试养成功的“诺亚一号”。经专家现场测产,这些大闸蟹平均规格达239.92克,其中,雄蟹能达到五两多,雌蟹能达到四两多,比阳澄湖湖区里养殖的河蟹,平均规格要大30%以上。
相城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技术人员表示,这种新品种的生长速度比普通品种要快两到三成。这种方法养出的大闸蟹以大取胜,平均能卖到50元一只左右。
除了“诺亚一号”,去年,阳澄湖还重点培育养殖了另一新品种——“阳澄湖一号”。而它的特点,则是全部采用标准化的蟹塘养殖。
据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养殖“阳澄湖1号”的水塘完全模拟阳澄湖自然生态环境,里面种植水草,投放螺蛳,还配备了微管增氧,吃得相当讲究,像精心饲养宠物一般。
不光吃得好,“阳澄湖1号”住的还是独栋大别墅,专门用薄膜隔开的养殖区,专家表示,这片水域的水质已经达到了国家地表水一类水质要求,也就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标准。
其实说到底,市场才是检验品牌的最终场所。相比“阳澄湖”这三个字,大伙儿也越来越看重,这口蟹肉是不是香甜,这块蟹黄是不是肥美。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何让阳澄湖大闸蟹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同时更加顺应市场的竞争,打赢这场“蟹战”,可能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